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3
号
国务院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朱镕基
2001
年4
月21
日
第一条为了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禁止市场经济活
动中的地区封锁行为,破除地方保护,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负有消除地区封锁、保护公平竞争的责任,应当为
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条禁止各种形式的地区封锁行为。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以任何方式阻挠、干预外
地产品或者工程建设类服务(以下简称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或者对阻挠、干预外地产品或
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纵容、包庇,限制公平竞争。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包括被授权或者委托行使行政权的组织,下
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实行下列地区封锁行为:
(一)以任何方式限定、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生产的产品
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指定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的服务;
(二)在道路、车站、港口、航空港或者本行政区域边界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
或者本地产品运出;
(三)对外地产品或者服务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规定歧视性价格,或者实行歧视性收
费标准;
(四)对外地产品或者服务采取与本地同类产品或者服务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
或者对外地产品或者服务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产品或者服
务进入本地市场;
(五)采取专门针对外地产品或者服务的专营、专卖、审批、许可等手段,实行歧视性
待遇,限制外地产品或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六)通过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
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参加本地的招投标活动;
(七)以采取同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不平等的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
外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对外地企业、其他经
济组织或者个人在本地的投资或者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歧视性待遇,侵害其合法权益;
(八)实行地区封锁的其他行为。
第五条任何地方不得制定实行地区封锁或者含有地区封锁内容的规定,妨碍建立和完
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损害公平竞争环境。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规定属于实行地区封锁或者含有地区封锁内容
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予改变或者撤销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
改变或者撤销。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属于实行地区封锁或者含有
地区封锁内容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改变或者撤销;上一级人民政府不予改变或者撤销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改变或者撤销。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属于实行地区封锁或者含有地区封锁内容
的,由国务院改变或者撤销。
第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设置地区封锁的规定或者含有地区封锁内
容的规定,是以国务院所属部门不适当的规定为依据的,由国务院改变或者撤销该部门不适
当的规定。
第十条以任何方式限定、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生产的产
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指定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的服务的,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撤销限定措施。
第十一条在道路、车站、港口、航空港或者在本行政区域边界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
品进入和本地产品运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公安部
门和交通部门查处,撤销关卡。
第十二条对外地产品或者服务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规定歧视性价格,或者实行歧视
性收费标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财政部门和价格部门查处,撤销歧视性
收费项目、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第十三条对外地产品或者服务采取和本地同类产品或者服务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
准,或者对外地产品或者服务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产品或
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处,撤销
歧视性技术措施。
第十四条采取专门针对外地产品或者服务的专营、专卖、审批、许可等手段,实行歧
视性待遇,限制外地产品或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经
济贸易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查处,撤销歧
视性待遇。
第十五条通过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
排斥外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参加本地的招投标活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组织有关主管部门查处,消除障碍。
第十六条以采取同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不平等的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
排斥外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对外地企业、其
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本地的投资或者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歧视性待遇的,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消除障碍。
第十七条实行本规定第四条第(一)项至第(七)项所列行为以外的其他地区封锁行
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
术监督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查处,消除地区封锁。
第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第十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组织所属
有关部门对地区封锁行为进行查处,处理决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必要时,
__________国务院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或者国
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对涉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地区封锁行为进行查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方式阻挠、干预依照本规定对地区封
锁行为进行的查处工作。
第十九条地区封锁行为属于根据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的规定实行的,除依照
本规定第十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查处、消除地区封锁外,并应当依照本规定第六条至第九条
的规定,对有关规定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地区封锁行为进行抵制,并向有关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他有
关部门直至国务院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部门或者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检举。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
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接到检举后,应当自接到检举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30
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完毕,或者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30
个工作日内依照本规定直接调查、处理完毕;特殊情况
下,调查、处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30
个工作日。
国务院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或
者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接到检举后,应当在5
个工作日内,将检举材料转送有关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
接受检举的政府、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对检举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对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违反本规定,实行地区封锁的,纵容、包
庇地区封锁的,或者阻挠、干预查处地区封锁的,由省、自治区、直__________辖市人民政府给予通报
批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违反本规定,实行地区封锁的,纵容、包庇地区封锁的,
或者阻挠、干预查处地区封锁的,由国务院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违反本规定,制定实行地区封锁或者含有地
区封锁内容的规定的,除依照本规定第六条至第九条的规定对有关规定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外,对该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签署该规定的负责人,按照法定程序,
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接到检举地区封锁行为的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调查、
处理或者泄露检举人情况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法定程序,
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阻碍外地产品或者服务进
入本地市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
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经营单位有前款规定行为的,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该经营单位予以处罚,直至
责令停产停业、予以查封并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二十五条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实行地区封锁所收取的费用
及其他不正当收入,应当返还有关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无法返还的,由上一级人
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收缴。
第二十六条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属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检举地区封锁行为的单位或
者个人进行报复陷害的,按照法定程序,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行
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地区封锁行
为实施监察。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或者部分
相抵触的,全部或者相抵触的部分自行失效。
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关于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自本
规定施行之日起,地方性法规同本规定相抵触的,应当执行本规定。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