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通知公告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招投标行为 推进电子招投标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招投标行为
推进电子招投标体系建设
 
2009年,我省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在国家建设部以及辽宁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为主题,以维护市场秩序为核心,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招投标行为,促进了我省社会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全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党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号召,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振兴的要求,以深化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为工作重点,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制定工作目标,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招投标管理新思路,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网络技术,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网上招标备案管理和电子化招投标网络平台,基本上实现了工程信息电子化、评标专家抽取规范化、工程交易监管视频化、档案管理制度化,资质管理网络化,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克服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所确定的各项任务。促进建筑市场规范运行做出了贡献。
(一)创新监管机制,转变工作方式
各级招投标监管部门从职能转变和创新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了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力度。一是实现了招投标网络化管理,在监管方式上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书面审查、审批,转变为网络管理;评标专家由原来的点名通知,转变为计算机随机抽取语音通知;中标通知书由原来的人工填写,转变为网络下载打印;投标报价由原来的人工抽取计算,转变为用清标软件进行价格比对;二是招投标监管程序上得到了规范。做到了事前备案,事中管理,事后公示的管理方式,有效地规范了市场主体的招投标行为。三是工程交易中心的作用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各市由原来的唯一性,转变为区域性网络管理, 全省交易中心由原来的十几个,增加到现在的38个,实现了信息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四是在市场准入方面,由原来的无序管理,转变为持证上岗的有序管理,不论是招标代理从业人员,还是评标专家都持有身份认证IC卡在监管对象上,由注重过程的管理,转变为注重程序和行为的监管。监管职能的转变,不仅为招投标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监管力度。
(二)创新监管手段,健全各项制度
省建设厅党组高度重视招投标网络信息化管理,召开专门会议,重点研究部署,并责成招标处负责组织实施,力求创新,高效、求真务实,依法依规,着力提高招投标管理的整体水平。
1、全面创新,正确引导,加快招投标管理向电子化迈进步伐,积极引领行业向前发展。招标处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重点加强对辽宁建设工程信息网的建设,完成了对全省信息网络资源的整合,建立了招投标管理的统一平台,实现网上招标备案流程。从2009年1月1日起全省招投标管理部门已全面使用招投标网上备案管理流程系统,重点解决了招标备案环节上的不规范行为,从源头上建立了招投标合法程序的关联体系,实现了招投标网上流程管理,对招标公告、招标备案、评委抽取、工程量清单清标、中标公示、中标通知书网上下载打印、信息统计分析、资质网上申报、诚信档案、投诉处理等全部实行了网络化管理。为我省招投标管理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我们在推广和应用招投标网络化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资质管理新思路,以创新管理思维为手段,重点突出整治行业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积极倡导科学管理,优质服务。通过网络化管理,建立了网络传输申报制度和企业档案数据库,建立了企业资质管理的新途径。目前,我省现有招标代理机构239家,其中:甲级33 家、乙级108家,暂定98 家。实践证明,企业资质通过网络管理,可降低资源消耗,节约时间,方便用户,有利于促进行业规范管理,有利于强化市场行为,有利于防止权力寻租与腐败行为。2010年全省招标代理机构资质管理已全面进入网上申报程序,网上评审和网上查询业务也已同时开展,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评审和远程异地评审,实现了资质管理的客观公正性。此外,我们不断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行为的动态监管,实行招标代理机构年度评价和考核制度,2009年通过对招标代理机构的年度评价和资格延续,共取消了18家招标代理机构的代理资格。对外埠入辽招标代理机构实施有效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和清除制度,对代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曝光和清除。
3、建立诚信体系,近年来,省建设厅不断加大对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信誉档案的管理力度,推行使用IC卡,通过IC卡的管理方式,建立从业人员个人信息档案,推行身份认证制度,实行代理人员持证上岗管理方式,并以此为重要管理手段,强化行为管理。同时我们加大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代理企业依法依规,履行相应职责,维护市场秩序。目前,全省招标代理机构均实行了IC卡的管理,通过IC卡实行资质管理、招标备案、行为考核、上岗从业、个人信誉档案等管理,使IC卡成为一卡多用和一卡通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网络管理,建立了网上资质查询、业绩查询、信息查询等相关业务。通过IC卡的管理,严明了纪律,规范了行为,体现了政府管理过程中的阳光执法。在发挥管理部门职能作用的同时,为行业管理建立制约机制和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塞了管理上出现的漏洞,基本上杜绝“招标代理资质挂靠”、“资质转让、转卖”“人员不到位”的混乱现象,从而规范了招投标代理机构的代理行为。
(三)实现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资源整合
1、我们在充分分析全省招投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分布情况进行梳理,着重解决县(市)区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人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重点加强了区域网络的对接,实现了市辖区域的网络互动,建立了以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县(市)区网络联动的基本思路,实现了全省招标备案、信息发布、中标公示、招标代理管理、评标专家远程抽取、信息统计等方面上下联动机制。于此同时,我们对各级交易中心在服务功能、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标准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建立了全省的统一远程监管平台,沈阳、大连、丹东等市积极响应省厅号召,将本市所辖县(市)区都建立起交易中心分中心,实现了区域化网络管理的新格局。目前全省共有交易中心36 个,交易中心普及率为32%。有13个市的交易中心与省建设厅招标处建立了远程监控系统。部分交易中心能够在保证工程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展业务范围,将水利、交通、民航、港口、政府采购等项目都纳入到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大连交易中心将本市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集中管理、交易,并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完善竞争机制,建立统一监管和服务平台。
2、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的交易中心已经完全具备了交易中心所特有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工程交易阳光操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工程交易的集散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作用的充分发挥,体现了工程交易的有序化,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公平竞争程序化,监督管理制度化,交易行为法制化。为招标监管部门有效的实施监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四)建立全省评标专家的统一抽取平台,实现了评标专家的资源共享
1、建立了适合于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专业的评标专家库,并将其分散专家全部纳入归口管理,取消了招标代理机构原有的专家名册,实现了评标专家的资源整合,搭建统一抽取平台,建立了评标专家抽取制度,实现了全省评标专家资源共享。目前我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共有各类评标专家5571人,是全省各行业中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全,系统管理最为先进的评标专家库。在评标专家规范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对评标专家的行为以及抽取方式进行管理,制作了评标专家管理软件、抽取软件,并为全省各市及县(市)区全部安装了评标专家随机抽取语音通知系统,评标专家的使用不再受地区、部门的限制,有效地保证评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最近省厅正在部署关于开展评标专家的远程抽取的试点工作。力争实现全省评标专家异地抽取和使用。为下一步远程评标奠定基础。
2、在规范评标专家库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评标专家的行为管理,积极推行评标专家IC卡管理制度。加强对评标专家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制作评标专家身份认证识别IC卡,做到了每人一卡,此卡记载着评标专家的个人档案以及不良行为记录,同时IC卡作为进入评标现场的有效身份认证,通过对IC卡的管理,可以有效的规范评标专家的行为,杜绝了评标专家不正当履行职责以及“冒名顶替”的混乱现象,我们还建立了评标专家日常考核制度和清除制度,为建立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储备,建立了资深专家库,并将资深专家作为向建设部推荐的国家级专家,目前上报建设部的评标专家650余人,已经得到了建设部的认可。
(五)强化招投标管理,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根据国家两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通知的要求,省厅和招标处及时出台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工作任务,开展了大规模的招投标普查工作,通过检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分析问题根源,寻找解决办法,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今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行为奠定了基础。
(六)加强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招标处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强做大建筑业的指示精神,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的指导意见》。为促进建筑业发展,规范市场准入行为发挥了作用。
2009年招标处先后出台了5个规章性文件。
1、《辽宁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应用暂行规定》。
2、《关于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的指导意见》
3、《辽宁省建设工程资深专家管理办法》。
4、《关于规范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管理的通知》。
5、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2009年辽宁省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坚持科学发展,着眼于行业发展,从发展战略上深入思考,在管理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综合推进上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建筑市场与招投标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电子招投标制度建设。
2010年的工作重点是加速推动招投标电子化进程,加快招投标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招投标无纸化管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招投标工作健康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辽宁建设工程信息网”的建设步伐,全面推行招投标网络信息化管理。在招投标实行网上备案流程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招投标网络信息化管理,建立网络动态管理系统,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建立招投标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全省招投标资源信息整合,为招投标管理做好资源储备。
2、强化资质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行网上申报(取消纸质申报)、网上审批、网上考核;并通过下载打印的中标通知书,规范招标代理业绩的考核,建立施工企业业绩档案,考核交易中心的服务及工程交易额;建立网络互动体系,与厅内各业务部门实现网络对接,做到关联信息一网发布,多网联动,实现信息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管理优势。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3规范招投标市场准入行为,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市场准入管理,继续推行招标代理从业人员IC卡在招标活动中的应用,以招标备案为起点,对招标代理机构实行人员备案、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整治招标代理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加强监管部门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监管部门整体管理水平,以规范交易行为为重点,建立公平竞争秩序,实现市场竞争“阳光操作”。招投标监管部门要及时掌握市场运行的基本动向,把握市场运行脉搏,适时调整对招标代理机构管理的新思路,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招标代理机构规范运行。
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重点规范投标人、招标人、招标代理的行为,各级监管部门要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的招标方式确定招标方式,不得擅自确定和改变招标方式,要依法行使监管职责,坚决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行为,要建立不良行为信誉档案,要将其行为与惩治相结合,评标办法要设置相应分值,今后凡被列有不良行为的企业,在投标时均应酌情减分;对招标人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及时通报,按责任追究;对招标代理机构的不良行为,要根据情况进行通报批评、降级或取消代理资格。招投标实行网络化管理,是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重大改革,是将招投标由“人制”转变为“机制”的重大突破,有利于行业管理部门掌握市场信息,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建筑业发展,要重点整治中标后出现的工程转包、违法分包,以及招标代理机构无资质经营,转包挂靠,超资质代理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5、建立创新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招标投标管理,完善监督管理程序,推进招标投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行CA印章、电子标书、电子评标和远程评标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应用。
2010年4月1日起在我省境内将陆续开展电子招投标的试运行工作,并通过中等城市的试点工作,逐步完善电子招投标的各项功能,力争2011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电子招投标。
6、建立评标专家统一管理平台,继续扩大评标专家库的资源储备含量,充实相关专业的评委数量,努力实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各项专业人员齐全,保证招标项目评标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资深评标专家库的建设,将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到资深专家库中来,为政府决策项目,为工艺复杂的特殊工程项目把关定位,献计献策,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继续推广和使用全省评标专家统一抽取系统,实现全省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打破地区封锁,部门限制、异地抽取接送,本地专家匮乏,专业混用、抽取系统不健全,直接点名等不规范现象。省厅为全省各市及县(市)区建立远程抽取系统和统一抽取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抽取的需要
7、进一步完善交易中心的载体功能,加强交易中心自身建设,不断开拓服务领域。条件具备的交易中心还可在不涉及现行管理方式的情况下,为各类专业工程的招投标提供服务,打造“全天候”服务的交易中心。同时,各级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应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工作方式,实施电子招投标发展战略,为评标专家远程抽取、远程评标搭建平台,今后凡是国有投资或国有投资控股以及依法招标的建设项目,必须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招标代理机构不得随意将依法招标的建设项目在场外实施交易,招标监管部门发现应依法招标的项目在场外实施交易的,不予办理招标备案手续。对于进场交易的项目,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条件的市要通过评标专家远程抽取和远程评标的方式来完成评标工作。各级交易中心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尽快适应电子化招投标工作的需要。同时,各级监管部门要正确引导投标企业采用电子投标方式,积极推进电子化招投标进程。采用招投标电子化管理,可以降低企业投标成本,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竞争活力。
8建立建筑企业、招标代理机构和项目经理三大信用档案数据库,实现网上信息化管理,做好对企业及各类人员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录入工作,实现全省信息资源整合,建立统一使用公共平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电子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各级监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宣传及培训工作的力度,要做到耐心指导,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同时,要不断完善招投标的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大对市场检查力度,规范招标投标主体及其各类人员的市场行为,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9、按照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做好招投标专项治理的各项工作,并通过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查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治理、整顿、规范并举,最终实现建设工程招投标的规范管理。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
 
 

附件: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招投标行为.doc